今日盘面:
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回调,截止收盘,沪指跌0.62%,收报3865.23点;深证成指跌2.54%,收报12895.11点;创业板指跌3.99%,收报2955.98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25762亿,较昨日放量2215亿。
七大机构明日股市行情大盘走势观点汇总:
中国银河证券研报表示,9月食品饮料指数相对大盘表现较弱,内部各个子板块均处于调整阶段。展望10月,市场重点将聚焦于三季报业绩,相关绩优个股与板块可重点关注。展望2025年第四季度,在PPI改善向CPI改善逐渐传导的预期下,可优先重点关注供给出清+估值底部的顺周期方向。中长期则继续建议重点关注三条主线:1.新品类与新渠道方向的成长性个股;2.需求相对稳定与竞争格局改善的板块;3.顺周期复苏方向。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2025年9-10月,海外AI产品密集发布,商业化进展加速,重点事件包括OpenAI推出Sora 2并开启电商生态建设、Anthropic发布Claude Sonnet 4.5、谷歌多模态应用创新、Meta Ray-Ban Display AI眼镜、AppLovin自助广告投放系统等,从模型能力、变现形式、应用场景方面实现创新,进一步催化AI市场情绪。我们认为随着AI应用逐步成熟并开始探索更多商业化形式,有望逐步弥合市场对于AI商业化效率和增量价值创造的分歧,进而对AI的长期价值有更加清晰的定价。我们建议关注Q4 AI相关产品进展,继续看好广告、电商、社交等场景落地,后续重点关注潜在催化包括:OpenAI年度开发者大会(10月6日)、Meta Display AI眼镜表现(9月30日开售)、谷歌Gemini 3(预计Q4)、亚马逊re:Invent(12月1日)等。
华泰证券研报称,10月1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加强费率管理,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即所谓的费用水平“报行合一”。这是继车险、寿险执行报行合一之后,监管部门开始管控非车险领域的费用水平,遏制不理性竞争。我国财险业非车险保费占比过半,但是非车险承保表现不佳,常年处于承保亏损状态。本次推行非车险“报行合一”,有望压降非车险费用率,改善财险整体承保表现。
中信建投指出,国际海事组织(IMO)将于10月14—17日举行特别MEPC会议,审议并表决“净零框架”。在框架表决方面,目前,日本、英国、比利时、挪威等7国船东协会明确表示强烈支持“净零框架”,国际航运公会(ICS)、欧洲船东协会(ECSA)等主要国际组织也表示支持。同时,多家知名船东集团对净零框架持反对意见。在国家层面,美国对净零框架持明确反对态度,近期宣布将对支持该框架的国家采取包括签证限制、港口费用等在内的五项制裁措施。综合来看,“净零框架”审议仍存在不确定性,在表决通过的情况下,全球航运减排需求快速增长,绿醇需求有望加速提升;在表决未通过的情况下,各区域或将推进各自减排路径,航运业减排进程或将放缓。
国泰海通指出,增持中国市场的良机。外部冲击造成的资产下跌,是增持中国市场的良机。与4月冲击不同,当下贸易风险的边界相对清晰,国内金融稳定条件也更明朗,因此外部冲击是扰动,不会终结趋势。投资更应看到中国“转型牛”内在确定性的趋势:中国转型加快、无风险收益下沉与资本市场改革。当下中国社会和投资人关于“找资产”的需求持续井喷,尤其是发展逻辑坚实的优质资产,因此,外部局势的冲突和扰动所造成的资产下跌反而是买点。地缘冲击和调整难免,但时间不会久,幅度可控,是增持中国的时机。地缘和经济形势复杂,在数据和政策上易证伪的板块仍不是好的选择。由此我们认为风格不会切换,聚焦产业发展、“反内卷”和稳定价值,新兴科技是主线,周期金融是黑马。
申万宏源指出,有效突破还是要等科技引领。与4月7日的调整相比,当前指数中枢更高,但市场学习效应也在累积。股价演绎模式类似4月,但幅度可能更低。科技没有持续调整的基础。总体市场有效突破,还是要等科技引领。短期脉冲式调整后,对四季度依然乐观。2026年春季可能是阶段性高点,但大概率不是2026年全年高点,更不是本轮全面牛市的高点。牛市还有纵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全面牛市演绎的条件会越来越充分。短期中美贸易摩擦扰动下,风险偏好驱动资产+顺周期资产可能调整,对冲类资产可能脉冲式占优,关注银行、稀土、军工、农业。四季度科技行情还有新高,海外算力、半导体、机器人都还有机会。“反内卷”是结构牛向全面牛转化的关键结构,是重要的中期结构(光伏和化工)。继续中期看好港股,中期港股可能继续受益于全球宽松+新经济产业趋势发酵,港股龙头代表性强。
招商证券指出,短期调整不可避免,但市场仍有韧性。相较于今年4月的关税冲击,当前市场具备更有利条件:投资者对关税威胁已有预期(如A50期货跌幅收窄),市场情绪因站上关键阻力位且浮盈盘存在“踏空”焦虑而更坚韧,居民入市氛围和意愿更强,重要机构护盘动能增强,且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新产业趋势加速为回调提供长期配置价值。不利因素包括更高点位下的浮盈兑现压力和融资盘规模扩大,但市场平均比例显著提升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整体看,短期调整不可避免,但是市场仍有韧性,冲击结束后指数后期创新高的可能性比较大,本次调整可能成为优化结构的契机。从短期赛道和行业选择来看,中美贸易冲突升级的经典应对策略都是以自主可控和内循环为主,因此,在8大赛道内部,可以优先选择位置相对较低,并且有边际改善的方向,例如军工、半导体和软件自主可控、新消费、有色等领域。
(亚汇网编辑:章天)
更多行情分析及广告投放合作加微信: hollowandy
请扫码或添加微信: Hollow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