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缘焦点:以伊“隔空叫板”升级,产油区风险再升温
10月6日中东局势进入“高张力对峙期”,成为主导油价波动的核心变量。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当日通过视察空军基地的公开视频释放强硬信号,宣称伊朗1日的导弹袭击“未损伤以军作战能力”,以色列将“在自选的时间与地点展现攻防实力”,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对伊朗的报复预警。而伊朗则以“防御姿态”回应:全境一度实施航班停飞管制,革命卫队海军司令明确表示“已做好应对各类情况的准备”,并强调其火力可覆盖以色列全部能源设施。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博弈已触及原油供给核心——伊朗石油部长当日紧急会晤革命卫队指挥官,重点部署哈尔克港等石油重镇的安保工作,直言“不担心敌人制造能源危机”。市场担忧情绪随之升级:若以色列突破美国划定的“红线”袭击伊朗油田,可能导致日均160万桶供应中断,这一规模相当于全球原油日产量的1.5%。方正中期期货测算显示,10月6日原油地缘风险溢价较前一日再升5%,但尚未突破5日创下的月度峰值。
二、数据扰动:EIA库存延迟发布,需求端悬念待解
10月6日原定公布的美国EIA原油库存数据因前期政府停摆被迫延迟,成为市场最大“信息缺口”。按照常规节奏,该数据本应反映截至9月30日当周的库存变化,对验证美国原油需求真实状况至关重要——此前API数据显示原油库存意外大减755万桶,但汽油库存同步大增286.7万桶,已暴露终端消费疲软迹象。
数据延迟加剧了市场分歧:看多资金认为低库存背景下,地缘风险将主导行情,EIA数据大概率延续去库趋势;而空头则借机强调需求隐患,中信期货指出,美国汽油库存连续两周超预期增加,若EIA数据印证消费颓势,将压制地缘溢价的传导效果。目前市场预计数据或于10月9日补发,在此之前,油价缺乏明确的供需数据指引,震荡格局难改。
三、市场反应:地缘与基本面拉扯,油价窄幅震荡
多重因素交织下,10月6日国际油价呈现“冲高遇阻、区间震荡”态势。亚盘时段,受伊朗航班停飞与以军威胁消息刺激,布伦特原油一度冲高至65.28美元/桶,WTI原油触及61.56美元/桶,较前一日收盘价分别上涨1.16%和1.12%。但随着市场意识到冲突暂未实质影响供应,且EIA数据延迟削弱做多底气,油价逐步回落。
截至当日收盘,布伦特原油报64.81美元/桶,涨幅0.43%;WTI原油收于61.15美元/桶,涨幅0.44%,日内振幅均超1%。资金面显示分歧加剧: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非商业净多头持仓仅微增0.8万手,较5日的3.2万手增幅显著收窄,反映投机资金对追高持谨慎态度。国内市场方面,三地原油价格变化率微升至0.72%,对应国内油价上调预期维持在55元/吨,仍处于50元/吨的调价搁浅临界点附近。
四、政策余波:OPEC+缄默应对局势,增产落地存疑
10月5日的增产决议余波在6日持续发酵,OPEC+成员国对中东局势的集体缄默引发市场关注。该组织虽未就冲突发表声明,但内部分歧隐现:沙特能源部官员私下表示“当前供应节奏合理”,暗示暂不调整11月增产13.7万桶/日的计划;而俄罗斯则通过媒体释放“需警惕供应中断”的信号,与沙特立场形成微妙反差。
市场对增产落地能力的质疑进一步加深。数据显示,OPEC+前三个月增产目标兑现率仅75%,伊拉克、尼日利亚等国因产能问题持续拖后腿。高盛在6日报告中指出,即便11月增产如期执行,若中东冲突导致伊朗供应减少,全球原油市场仍可能从过剩转向紧平衡,这一判断成为支撑油价的重要逻辑。
五、后市关键:三重信号决定方向,调价窗口悬念犹存
10月6日的市场态势为后续行情埋下关键伏笔。短期需聚焦三大信号:一是中东冲突是否突破“口头对峙”——若以色列实施报复行动或伊朗能源设施遇袭,油价可能快速突破66美元/桶;二是EIA库存数据补发结果,若原油库存继续去化,将强化多头信心;三是OPEC+动态,11月2日的会议是否提前或调整增产计划至关重要。
对国内市场而言,10月13日24时的调价窗口悬念仍在。当前55元/吨的预计涨幅若因油价反弹扩大至100元/吨以上,国内油价将迎来年内第八次上调;若地缘风险降温导致油价回落,调价或再度搁浅。车主与化工企业需重点关注10月7日伊以局势进展及IEA月度报告,前者决定风险溢价高度,后者将更新全球需求预测。
综上,10月6日的原油市场在“地缘风险升级”与“需求数据缺失”的矛盾中陷入震荡,多空力量暂时均衡。短期市场仍将维持“地缘定节奏、数据定幅度”的博弈格局,直至关键变量出现明确方向。
(亚汇网编辑:章天)
更多行情分析及广告投放合作加微信: hollowandy
请扫码或添加微信: Hollow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