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国际油价整体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截至周五收盘,WTI10月原油期货收涨0.51%,报62.69美元/桶,全周累计上涨1.32%;布伦特11月原油期货收涨0.93%,报66.99美元/桶,全周累计涨2.27%。周一亚洲市场盘初,美、布两油小幅上涨0.2%,延续了上周五的涨势。此前油价走势波动剧烈,受到多种因素交织影响,一度陷入震荡下行,但随着部分利好因素浮现,价格逐渐企稳回升。
一、OPEC+增产计划持续推进
9月7日,“欧佩克+”产油国启动第二轮减产退出计划,决定自10月起月度增产13.7万桶/日。按此进度,完全解除自2023年4月实施的165万桶/日减产额度需耗时12个月。虽然部分计划增产的国家已经在超配额生产,已快触及当前可释放的产能上限,但增产趋势仍对市场供应格局产生影响。从实际增产幅度来看,截至9月,“欧佩克+”产油国自2025年一季度以来实际原油增产幅度仅为150万桶/日,明显低于此前宣布250万桶/日的目标,增产主要来自沙特及其他中东核心产油国。这一增产计划的推进使得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加剧,成为影响近期油价走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地缘政治风险扰动市场
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发布的2025年9月国际石油市场报告指出,地缘动荡仍是影响当前国际石油市场的重要因素。随着俄罗斯与乌克兰短期内达成和平协议的希望逐渐渺茫,市场担忧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和伊朗的新制裁可能导致供应短缺。尽管近期伊朗和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呈下降趋势,但迄今为止对两国实施的强硬制裁对供应和贸易流量的影响相对有限。不过,欧盟宣布将从2026年初开始禁止进口俄罗斯原油生产的精炼产品,这项措施可能在未来数月内对国际石油贸易格局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地区间的冲突也增加了原油供应中断的潜在风险,使得市场对供应稳定性充满担忧,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油价。
三、全球石油供需格局变化
从供应端来看,非“欧佩克+”产油国供应量持续快速增长,美国、加拿大等地产量均处于或接近历史峰值。得益于“欧佩克+”产油国持续放松减产限制,且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供应量维持在接近历史高位水平,预计今年全球石油产量将增加270万桶/日,达到1.058亿桶/日,2026年将进一步增加210万桶/日,达到1.079亿桶/日。需求方面,欧佩克月报将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维持在10514万桶/日不变,预计2026年全球原油需求为10767万桶/日。但实际上,全球石油需求前景存在分化。发达经济体的石油需求因国际油价走低保持稳健增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025年上半年石油需求超出预期,同比增长8万桶/日,但预计下半年可能转为负增长。新兴经济体石油消费则表现相对疲软。
四、油运市场对原油市场的影响
近期油运市场也出现显著变化,对原油市场产生间接影响。供给端制裁收紧叠加需求端OPEC增产,使得油运市场紧俏情况加剧。供给端,2025年8-9月,美国陆续制裁多艘参与伊朗油品转运的油轮。截至2025年9月6日,全球受制裁油轮合计运力10231.68万载重吨,较2025年年初水平提升84.08%,占全球油轮运力比重从2025年初的8.30%提升至2025年9月6日的15.06%。需求端,近期中国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速回正,OPEC+会议宣布持续增产。2025年7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实现0.47亿吨,同比增长11.48%;2025年1-7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实现3.27亿吨,同比增长2.8%。受益于供需紧俏,全球原油油轮加权平均等效期租租金(TCE)同比高增82.89%。油运市场的变化影响着原油的运输成本与效率,进而对原油市场的供应稳定性和价格产生影响。
综合来看,当前原油市场在OPEC+增产、地缘政治风险、全球供需格局变化以及油运市场波动等多因素交织影响下,走势充满不确定性。未来油价将继续在多空因素博弈中寻找方向,投资者和相关行业需密切关注各方面动态,以应对市场变化。
(亚汇网编辑:章天)
更多行情分析及广告投放合作加微信: hollowandy
请扫码或添加微信: Hollow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