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美货币利好消息:政策与数据共振
1.中国央行释放宽松信号,人民币获政策托底
中国人民银行9月30日召开的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明确提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调加大货币财政政策协同配合,引导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同时,《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于10月1日正式施行,统一绿色金融产品标准,预计年内将带动超5000亿元绿色信贷投放。政策组合拳增强市场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心,截至10月1日欧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7.1820,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20个基点,创两周新高。
2.经合组织上调全球增长预期,欧系货币受提振
经合组织(OECD)9月25日发布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2.7%上调至2.9%,同时指出欧元区经济韧性超预期,德国工业产出有望在四季度环比回升1.2%。这一乐观预期与欧洲央行近期“暂停降息”的表态形成呼应,市场对欧央行10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预期升至92%。欧元/美元在利好推动下,10月1日欧盘开盘后震荡上行至1.1765,突破前期1.1750阻力位。
3.中东局势缓和降低避险溢价,欧系货币避险压力缓解
10月1日,美国与以色列宣布就加沙冲突“20点和平计划”达成共识,中东地缘风险溢价加速消退。由于欧元区对中东能源依赖度较高,局势缓和不仅降低能源进口成本,还缓解了市场对通胀反复的担忧,间接支撑欧央行政策稳定性。同日,俄乌冲突对原油供应的扰动持续减弱,俄罗斯原油日均出口量维持在800万桶以上,进一步削弱市场避险情绪,推动资金从美元回流至欧系货币。
二、美元利空消息:属性弱化与预期转向
1.高盛预警美元避险属性弱化,资金分流压力显现
高盛最新报告指出,美元正经历数十年来最显著的避险属性弱化周期,今年以来美股下跌时美元同步贬值的概率较过去十年飙升逾两倍。核心原因包括美国政策不确定性上升、资产回报率优势收窄及资本分散化趋势增强。10月1日数据显示,衡量美元避险需求的ICE美元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负相关性降至0.3(历史均值为-0.6),美元作为“安全港”的吸引力显著下降,当日美元指数开盘即跌破97.50关键支撑位。
2.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升温,美联储宽松预期强化
高盛与摩根大通近期均上调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分别至45%和60%。市场担忧美国内需疲软将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对美联储四季度再降50基点的预期概率升至86%。10月1日,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虽表态“需警惕通胀风险”,但未能扭转市场宽松预期,美元短端利差优势持续收窄,压制美元指数上行空间。
3.原油暴跌拖累美元关联效应,商品货币传导施压
10月1日WTI原油暴跌1.70%至62.37美元/桶,盘中触及三个月低点61.8美元/桶。原油作为美元计价核心商品,其价格下跌不仅削弱美元的商品结算需求,还通过压制加元等商品货币间接影响美元指数构成。当日美元/加元虽因加元疲软上涨0.32%,但美元对欧元、英镑等主要货币的跌幅更大,导致美元指数整体承压下行。
三、商品货币承压消息:原油拖累与政策制约
1.OPEC+增产传闻冲击原油,加元领跌商品货币
市场消息显示,OPEC+拟于10月5日会议上将11月产量提升至13.7万桶/日以上,叠加伊拉克北部原油出口管道恢复运营新增40万桶/日供应,原油过剩预期加剧。作为加拿大经济核心支柱,原油出口占其GDP比重超10%,油价暴跌直接压制加元汇率,10月1日美元/加元一度升至1.3625,创9月以来新高。澳元、新西兰元等商品货币亦受拖累,澳元/美元跌至0.6480附近。
2.加拿大央行政策观望,加元缺乏利率支撑
加拿大央行9月17日降息25基点后,明确转向“数据依赖”的观望立场,行长麦克勒姆强调“当前更关注短期经济动态”。10月1日原油暴跌进一步削弱加拿大能源行业盈利预期,市场对加拿大央行10月继续降息的预期概率升至35%,利率端支撑缺失导致加元难以摆脱弱势。
四、核心风险提示
OPEC+会议超预期:若10月5日会议未确认扩大增产,原油可能反弹至65美元/桶以上,带动加元走强,美元/加元需警惕回调风险。
美国非农数据异动:若周五公布的9月非农就业人数超预期增长,可能强化美联储鹰派预期,推动美元指数反弹至98.00以上。
中国经济数据不及预期:若后续公布的中国PMI低于荣枯线,可能削弱人民币反弹动能,逆转美元/人民币做空逻辑。
总体来看,10月1日汇市呈现“非美强、美元弱、商品货币分化”格局,政策差与美元属性弱化是核心驱动。操盘需聚焦欧元/美元的上行机会与美元/加元的趋势性行情,同时密切跟踪原油价格与美联储官员表态,防范短期消息面扰动。
(亚汇网编辑:章天)
更多行情分析及广告投放合作加微信: hollowandy
请扫码或添加微信: Hollow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