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服务型制造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态、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将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各环节,延伸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构建新生态,实现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
《方案》从企业、行业、区域和生态四个维度,提出体系化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任务措施。
《方案》围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引领,坚持应用牵引、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强化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增强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能力,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夯实发展底座,优化产业生态,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塑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方案》提出,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广泛普及、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生态持续优化,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有力促进制造业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新空间、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服务型制造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工信部介绍,服务型制造是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对增强制造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016年以来,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先后印发实施《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服务型制造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作用逐渐显现。但还存在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典型模式分行业分领域应用不平衡、统计监测难度较大等问题。为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遂制定《方案》。
关于如何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工信部表示,为更好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发挥自主创新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服务型制造发展新举措,拟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以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为载体,在政策协同、创新应用、主体培育、数智技术攻关、健全生态等方面先行先试,分行业分领域推进服务型制造推广应用,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地位
为系统性推动服务型制造落地,《方案》从七大维度部署核心任务。
在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方面,《方案》提出,发布服务型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清单,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融合需求感知、集成研发设计、协同交付部署、智能运营监测管理等共性技术攻关,加强与面向生产制造过程的工业智能技术攻关联动。同时加快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模式升级,探索模型驱动研发等新模式,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双轮驱动打破发展瓶颈。
《方案》明确,要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提高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字化,加强中试能力体系建设;发展工业设计,推动工业设计与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相结合;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体系化培育面向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场景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同时,发展生产性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深化产融对接合作,为制造企业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在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推广应用上,《方案》强调“分类施策”,围绕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消费品等行业及安全生产领域,推动典型模式普及。加大重点行业服务型制造发展力度,推动巩固提升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产业优势地位,促进钢铁、石化、医药、船舶等产业提质增效。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明确强化“数字底座”支撑,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要素化,建设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在重点场景布局应用。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建立品牌评价体系
同时,《方案》提出三大专项行动。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被置于优先位置。《方案》明确,要建设“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平台,同时面向园区、产业集群打造共享工厂,集中配置通用性强、购置成本高的生产设备,满足设计研发、检验检测等共性需求。
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则聚焦“标杆引领”。《方案》提出,培育打造100家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50个领军品牌。探索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品牌体系建设。建立服务型制造品牌评价体系,总结推广优秀品牌培育典型案例,鼓励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在产业融合、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则着眼“需求导向”。《方案》明确,要打造三大类场景:面向生产需求,围绕设计、采购、生产、物流、运营、售后等环节,创新智能仓储、产线集成、运营监测等工业服务场景;面向消费需求,围绕衣、食、住、行、健康、文化等领域,结合消费品“三品”专项行动打造智慧生活场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引导地方政府、央企、行业领军企业通过联合创新、优秀场景推介、举办场景展示体验活动等方式,加强融合应用场景供给,促进场景供需双方对接合作。
此外,保障措施方面,《方案》要求探索建立服务型制造统计调查制度,加大服务型制造复合型创新人才培训力度,深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等。
更多行情分析及广告投放合作加微信: hollowandy
请扫码或添加微信: Hollowandy